发展数字经济 基础软件产业必须强大

要建立中国自主的数字经济,有些事情是再难也必须做好的,比如基础软件。基础软件好比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强弱对国家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应仅以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来衡量;而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编程语言、办公软件在内的基础软件又是整个软件行业的共同基础,也是整个软件行业的上游,直接决定了下游产出的规模和效益。

基础软件3_副本.jpg

软件:“基础设施化”

基础软件是连接硬件(CPU、整机)和应用软件的中枢。对于上游硬件层来说,国产硬件需要基础软件的配合和支持才能进入商用市场,没有国产基础软件的支持,国产硬件的生态难以构建,所以国产基础软件是全生态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下游应用厂商来说,底层基础软件的更迭和变化也为应用厂商的系统改造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当前,软件行业呈现出‘基础设施化’的趋势。一方面,软件自身已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平台方式为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提供基础性能力和运行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另一方面,软件正在‘融入’支撑整个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当中,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其他网络(包括电信网、移动网、物联网等)的不断交汇融合,软件正在对传统物理世界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进行重塑和重构,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赋予其新的能力和灵活性,成为促进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价值链的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平台,承担着高效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为应用软件提供共性的基础服务、为用户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机交互手段三大功能,既是软件技术的核心基础,也是掌控软件产业生态链的关键抓手。基础软件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微软、Oracle等国外厂商牢牢占据市场份额,国产基础软件发力不足。当迈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使得传统的IT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场景变化的需求,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基于国外基础软件构建的生态系统无法绝对保证数据资产的安全,因此国产化生态构建成为必然。


产业基础:“家底薄弱”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基础软件的家底是比较薄的。国内基础软件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是美国基础软件的4%左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独立软件产品化时代,中国的基础软件错过了发展的窗口期。首先是国际性技术标准缺失。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T行业逐渐兴起以来,整个软硬件行业的绝大部分国际标准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其次是市场竞争意识匮乏,相当一部分基础软件厂商“等靠要”心态严重。再次就是个人开发者不成规模,基础软件不能仅仅靠组织,还要靠庞大的个人技术群体,国产软件行业中缺乏基础软件领域群体性的个人开发者,国产基础软件缺乏足够的技术普及度。还有一点,是基础软件整体生态配套较弱。

近年,虽然国产基础软件发展有了进步,并且在政务市场有了较好拓展,但是整体国产基础软件企业在全量市场上(规模市场)的市场占率依旧惨淡,由于长期缺乏基本的用户量来校验和完善自己的软件产品,企业一直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软件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无法得到提升。基础软件或平台软件必须在一个千万级的用户市场上才有可能发展壮大,除了完善自身外,更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优秀的软件企业不愿意加入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研发当中。因为基础软件市场的吸引力不足,因为没有好的市场预期、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企业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其实,中国并不缺软件人才,每年近千万的毕业生,有大量流向IT相关工作,有相当一分部人从事应用层的软件开发。近几年,游戏火爆,市场量级增长迅速,也能够吸引到优秀的软件人员。这导致了中国基础软件人才严重欠缺。在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中,真正能做底层操作系统开发的只有几千人,甚至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里操作系统从必修课成为选修课了。

在整个IT领域,基础软件本身区别于应用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的特点是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较大,因此其发展的主要难点是企业如何均衡好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同时正是由于基础软件的特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融资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何推动基础软件:“开放开源,做大生态”


根据赛迪顾问、Report Data的数据,2019年中国基础软件市场规模442.5亿元,2026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1550.5亿美元。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白皮书》中预测2023年中间件市场全球规模会达到434亿美元,中国会达到13.6亿美元,中国的5年复合增长率会高出全球5个百分点,达到15.7%。

国家加快新基建进程、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众多领域带来了利好,而基础软件或者平台软件本身是所有产业的最基础部分。从市场基本情况来看,目前基础软件市场依然以国外企业为主,但是我国基础软件的整体能力正在提升,重点企业技术不断成熟,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虽然中国基础软件在众多单点技术突破、功能实现等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但目前依然面临生态产业链成熟度不足、生态兼容性不高、整合力度不高等挑战。做基础软件要有产业链思维,用产业投资产业。要让有产业链影响力的企业投资和带动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由硬件企业投资基础软件企业,提供紧耦合高度优化的软硬一体化的产品。

行业内企业也开始以产业链、生态系的方式在积极推动基础软件的发展。5月20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联合绿色计算产业联盟、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华为与基础软件领先企业共15家单位联合发起《共同打造基础软件根技术》倡议。同时,软协、绿盟、openEuler社区与openGauss社区共同发布《中国基础软件根技术发展白皮书》框架。

9月25日,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全新发布。欧拉操作系统可广泛部署于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应用场景覆盖IT、CT和OT,实现统一操作系统支持多设备,应用一次开发覆盖全场景。

作为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的供应商,华为在智能终端层面,最近关键的动作是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以及与鸿蒙操作系统相关的一系列布局,目标是构建起智能终端的软件生态。对华为来说,手机没有办法再继续使用Android以及Android相关的生态,为了活下去必须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现在华为已经把鸿蒙操作系统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希望以此为基础打造数字世界智能终端的基础软件生态,目前进展相当可喜。

在ICT基础设施上,华为在服务器、基站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甚至包括其他的一些设备上也在做自己研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来支撑产品持续性的创新。这些创新的积累不仅华为公司可以用,对整个中国的ICT基础设施在基础软件上的健康发展也是有益的。

开源社区与个人开发者,一直是中国软件产业的短板。研发型开源社区和研发型创业团队,他们是未来产业的中流砥柱,在不同的公司都将发挥核心作用。要成体系地支持国内开源组织与个人开发者,他们才是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

目前,华为以鸿蒙、openEuler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加上数据库等相关的基础软件,共同构建着未来的数字世界底层的基础软件生态。通过构建开源社区,汇集高校、科研机构、个人技术开发者的力量,形成能够由中国企业掌握的基础软件产业。


留言

Copyright© 中国信息化系统集成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